透過看電影,可以一探究竟與你人生不同的故事,尤其最愛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,透過動態與引人入勝的拍攝方式,講述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,戲劇帶來的悸動,比對真實的實際故事,將不為人知又偏冷的歷史記事表演出來,令人動容,如果想要深入探究,還可以查到許多的相對應事蹟,是我覺得很愛改編的電影的原因。

 

今天就介紹一部電影-牛津解密/教授與瘋子/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,電影簡介:由梅爾吉勃遜監製與主演,籌備17年,改編自文化史書籍天才、瘋子、大字典,描述英語大詞典的誕生,一位教授發起多人努力,長達70年編輯牛津大字典的過程,同時經歷與擁有一段特殊的友誼。

牛津解密_台灣版海報.jpg

圖片出處,采昌國際多媒體

電影一開始從兩條主線進行,第一條是教授James Murray瑞教授(梅爾吉勃遜飾演),莫瑞教授沒有顯赫的家世,也沒有高人一等的學歷,但透過自學,深知各種語系與研究各種語言的來由,雖然一開始被人質疑,也百般刁難,但他始終決心要完成這個偉大的工作,立志打造一部有史以來搜羅最廣的字典。

圖片2.png

**左邊是James Murray的真實照片;中間是電影中的畫面(圖片出處:牛津解密劇照)

第二條是精神殺人犯W. C. Minor麥納醫生(西恩潘飾演),麥納醫生在劇情一開始,殺了一位無辜市民,也因為殺人被判終身監禁在精神病院,是個被判定為瘋子的人,一位教授、一個瘋子,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英語大詞典就這樣在兩個迥然不同的人手中誕生。

圖片3.png

**左邊是W. C. Minor的真實照片;中間是電影中的畫面(圖片出處:牛津解密劇照);那年代好流行留鬍子呀

--------------------*以下都是雷雷雷*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兩個人的交叉點,是在莫瑞教授想出開創性的「群眾外包」,徵求引用的「自願者」方式,向世人收集詞彙,希望透過這個方法,加速字典的編纂進度,因為這個點子,讓麥納醫生在一本書中發現招募信後,決心提供自己的能力,查詢許多17-18世紀之間的書籍,提供更多引用,甚至總共貢獻上萬多條引語,這是連專業語言學者都難以完成的龐大工作量,就在莫瑞教授要向這位一直用書信來往的志願者致謝時,卻發現這位麥納醫生是一位殺人的精神病患,這之間的複雜衝擊的情況,讓莫瑞教授連向妻子描述也做了隱瞞,只能說,是個有力的朋友,誰也無法相信如此博學,文學造詣如此高深的學者,卻是一位精神病患。
20190409004296.jpg
圖片出處:牛津解密劇照

電影也隱諱地描述出麥納醫生如何成為瘋狂的精神殺人者,從片中的各段短篇破碎畫面中推敲出,麥納醫生是為軍醫在打仗中,屍體與各式戰爭殘骸是他想忘也忘不了的,他曾經指示逃兵上印上D字烙印,這種強烈罪惡感,引導他精神錯亂與幻想,造成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,認為逃兵用盡方式追著他,跟著他,想要傷害他,最後刺激他殺了一個無辜的人,造成寡婦與6個小孩的孤苦無仃。

在電影中,可以看得出麥納醫生是個有知識、教養、善良、願意奉獻自身幫助他人的人,也因此,他在監獄中也受頗受獄卒的尊敬與幫助,但時不時他有些超乎現況的發言與精神恍惚,這樣的讓人擔心並無從處理,也因為他犯的罪,令人無法原諒,也無法隨意釋放他給他自由,讓我們審思其實許多精神失常者,時常和常人無異,甚至部分才能過於常人,但因為他們腦中的失常因素讓他們無法表現得像常人一樣,或是有失控的行為產生,對於這樣的病患,是不是真的需要更多的心思與照顧,並且化解他們轉變成這樣的因素呢?

在那個年代,治療精神病的方式是荒誕可笑的,「電痙攣療法」、「催吐療法」以及「腦白質切除術」,在科技未發達的年代,這些治療者也只能各種嘗試,在病人上做無數的實驗治療,來觀察療程是否有效,主治醫生願意提供精神患者想到的需求,像是將麥納醫生的牢房布置像家,甚至同意讓麥納醫生加入編撰字典志願者的工作,麥納醫生的狀況也因為自己有所產出,同時讓自己專注在工作上,自身狀況越來越好,也與寡婦有進一步的接觸與彼此諒解。

電影到這,好像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前進,但,寡婦的那句話if love…then what,甚至親吻了他,重創了麥納醫生,喚起麥納醫生的罪惡感,他覺得他搶了那個被他殺死的無辜人的人生與愛,再一次重挫了他的情緒,同時主治醫生也開始使用實驗室治療,甚至不讓麥納醫生接觸其他人,來控管他,最後麥納醫生採取自宮來懲罰自己,雖然最後經過莫瑞教授與寡婦的持續努力接觸,後續麥納醫生有恢復理智,但受到的不可逆治療方式,也必定是無法再繼續編撰字典了,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。不過自宮這段是電影改編,真實記錄事,麥納醫生是因為幻想自己每晚都會被綁架到遠至伊斯坦堡等地,並被迫侵犯當地的無辜兒童。為了壓制自己的病情,他選擇用開箱書的刀自宮,此後其健康狀況便每況愈下。

_XkscF4bQBxCUmz0Do2cxI6rSvlQBFlSY62hBWOtoQU.jpg

 圖片出處:牛津解密劇照 

許多電影簡介都有這句話: 「在天才與瘋狂之間,友誼替他們找到了平衡點」 。真實看完電影後,其實每個人都帶著瘋狂的分子,編撰字典在當時是一個龐大的編纂工程,許多語言學家共同製作與編撰,經歷好幾個世紀仍舊無法有效的加速編撰的速度,莫瑞教授搬離倫敦,舉家搬遷到牛津,他專注的就是將一生投入在語言學中,編撰字典是他廢寢忘食,犧牲與妻子小孩相處的時間,就是要盡快地將字典編撰完成,這種專注的瘋狂,與使命必達的自我要求,難道不是一種瘋狂嗎?

《牛津英語詞典》是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卷詞典,被視為最全面和權威的英語詞典,這詞典的誕生需要感謝在19世紀有著莫瑞教授這麼一位瘋狂語言學家,從參與編纂到逝世,雖然無法親眼見證牛津英語詞典的完成,但莫瑞教授到死都不曾放棄完成這部鉅作的夢想,從計畫到結束,共計70年的時間,每一位編輯與參與者都應該被記住與得知,即便是被世人認定的瘋子,就算遣返到美國終生監禁的麥納醫生,都該值得我們尊敬!

OED2_volumes.jpg

這部電影是由《天才、瘋子、大字典家》進行改編,如有興趣的觀者,可以到博客來選購中文版,到ebook選購英文版喔!

getImage.jpg

自己認為的小彩蛋,電影中出現的Winston Churchill溫斯頓·邱吉爾,超級年輕而且很跩的樣子,跟一直以來認知的邱吉爾長得很不一樣(印象中是愛抽雪茄有點微胖,很跩倒是沒變),根據我查的歷史,麥納醫生是1910年獲釋並隨即遭遣返至美國,而在1910年,邱吉爾升任內政大臣,掌管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內政、全英國的移民和公民事務,也與歷史相當對應,又讓我開始欲罷不能,當晚就看了講述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擔任英國首相的故事-《最黑暗的時刻》,有機會再來寫這部的影評囉。圖片1.png
由左到右是邱吉爾幼時,年輕,中年 

arrow
arrow

    Ms.安啾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